4)第二三八章 攻占巴格达 2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虑出用宽大的战壕来阻挡武装汽车的前进;铁丝网不是没有考虑过,可能性很低,挡住汽车还可以,但对付有大炮的汽车可能不行。这个设想被冯·里斯特将军立即采纳,并传达给城外的部队,要他们在合适的地点加挖反武装汽车壕沟。命令很好被下达,只不过结果如何要将军本人看到以后才知道。

  十七日下午,中国远征军另一支沿底格里斯河而上的部队,攻占了小镇迈达和高艾罗,并向阿拉迪亚拉推进。布置在那一线的土军防守队伍,虽然接到了挖壕沟的命令,但是由于行动过于迟缓,加上士兵偷奸耍滑,所挖的壕沟也就三四十厘米深、一米宽不到,根本防不住什么。缺少火炮的第七、第八集团军,就算士兵英勇顽强也无法抵抗远征军的攻击;何况他们还远谈不上这四个字,失败是必然的。攻占马哈茂迪耶的中**队也没有做过多停留,很快推进到拉希德和拉德瓦尼,这里距离巴格达东城城也就十几公里而已,距离西岸的城镇区,不足十公里。

  土军第三军第十九师的部队在抢夺了沿途居民的一些马匹车辆之后,已经于昨天晚上秘密抵达了巴格达西北方向六十公里的费卢杰。但师长穆斯塔法·凯末尔中校却拒绝第七集团军新任司令官冯·里斯特将军要他率队进城守城的命令,准备在这里让他的部队好好休整一下,再沿幼发拉底河隐蔽南下,插到中**队后面去,对中**队来一个前后夹击。所以他通过第三军军长哈利勒·萨米将军给第七集团军去电报,反过来要求对方的部队配合自己完成这次的突袭。

  穆斯塔法·凯末尔中校有理由认为这里的第七集团军必须配合自己,对于这场情况的把握,年轻的师长对自己很自信。中国人从巴士拉开始,一路势如破竹毫无败迹的打到了巴格达,所遇土军基本上都不是其一合之将,相信中**队的指挥官早已经心生傲气目中无人。这个时候也是他们防范最疏松的时间,只要自己隐蔽得当,运动神速,快速插到中国人毫无防备的被背部,突然来那么一击,中国人必定阵脚大乱。然后在巴格达两个集团军的反攻之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全部击败。

  凯末尔中校的十九师虽然是战争爆发初新组建的部队,但和第七第八集团军这样战争后才组建的部队完全不同。首先他们有从其他各部队或者各驻外武官中抽调来的成熟的军官;其次,他们有充裕的装备----战争刚爆发军队的装备武器能够满足,不像后期因为军队扩编太厉害变成人多枪少的姿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和英法打第一仗的时候正好在海峡边利用加里波利半岛上,独特多山的复杂地形和早就修建好的岸防炮台给了守军至少心理上的帮助。英法联军沿着陡峭的海边悬崖攀登到一半时,在半岛沿岸制高点的十九师士兵突然开火,英法登陆部队恰好正在攀岩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击溃退回海上。这样单方面的攻击自然很快铸就凯末尔和他士兵的勇气,多次战斗下来士兵由菜鸟变成“经验丰富”的老兵。

  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一般一个师通常有三个团,十九师的三个团(五十七、七十二、七十七团)在经过这种方式,长达三四个月的战斗后,士兵的战斗力和心理素质自然提高了很多。三十四岁的凯末尔中校,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曾参加过土耳其与意大利在的黎波里塔尼亚(今利比亚)进行的战争,有过实际战场指挥经验。战争爆发前在保加利亚担任武官,战争爆发后才从那里调回国,被任命为十九师师长。也正是靠着这一点,他在加里波利半岛上的战斗,有超过他人的表现;现在,他要把对付英法军队的手段用到对付中国人身上,而且相信一定会成功。

  请收藏:https://m.pnds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